前言
案例一:小张体检盆腔超声发现了盆腔积液,她马上着急了,认为自己肯定得盆腔炎了,需要去医院开点药吃。
案例二:小刘因为外阴瘙痒去妇科门诊看病,经过查体和辅助检查,医生告诉她得了盆腔炎和阴道炎,她拿着刚做完的盆腔超声检查单问医生:我的超声没有盆腔积液,你怎么说我有盆腔炎呢?
自从有了超声,相信很多育龄女性朋友都知道“盆腔积液”这回事,但是,盆腔积液是不是盆腔炎的标志?出现了盆腔积液必须治疗吗?下面我就给大家普及一下“盆腔积液”的相关知识。
盆腔积液
盆腔积液虽然一直存在,但是,自从有了超声之后,才会发现女性的盆腔里面的或多或少的积液,当然大部分女性还是应该没有盆腔积液的,但是对于有盆腔积液的情况,是不是就是异常呢?
盆腔积液的产生
当人体站立的时候,盆腔作为盆腹腔的最低部位,当盆腹腔里任何可能造成液体渗出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盆腔积液。
盆腔积液的分类
非病理性:
1)排卵后,正常育龄妇女在排卵时,卵母细胞和卵泡液一起排出,会产生少量的盆腔积液,在进行促排卵治疗时,由于药物的作用同时可排出多个卵泡,其产生的盆腔积液也相应增加。
2)相关手术史:短期内进行宫腔镜、输卵管通液术,因术中会将液体注入宫腔探查输卵管通畅情况,液体会顺着输卵管进入盆腔,积聚在盆腔形成盆腔积液。
上面两种属于正常情况,无需处理。
病理性:
1)盆腔炎: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最常见。由于炎性渗出,可形成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出现盆腔积液,严重者输卵管明显增粗、弯曲,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增多,造成与周围组织粘连。
2)异位妊娠:受精卵在宫腔以外的地方着床称为异位妊娠,最常见的是输卵管妊娠。如果输卵管妊娠流产或者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子宫直肠凹陷而形成盆腔积液。此时患者常伴有一侧下腹痛,停经,不规则阴道出血,尿妊娠试验阳性等表现。
3)卵巢囊肿破裂:最常见的是黄体囊肿破裂,黄体囊肿是一种卵巢的生理性囊肿,多数会在1-3个月经周期自然消失。但有时也会破裂出血,常表现为排卵期后,剧烈运动或同房后一侧腹痛,破裂后的液体积聚在盆腔形成盆腔积液。
4)卵巢及输卵管恶性肿瘤:发生在卵巢输卵管的恶性肿瘤,一般会伴有较多的盆腹腔积液,超声可同时在附件区探及占位性包块。
盆腔炎的诊断标准
盆腔炎的轻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常见症状为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
最低诊断标准为在性活跃的年轻女性或者具有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若出现下腹痛,并可排除其他引起下腹痛的原因,妇科检查符合最低诊断标准(宫颈举痛、子宫或者附件区有压痛),即可给予经验型抗生素治疗。
此外还有附加标准和特异标准。其中的特异标准中提到:阴道超声或磁共振检查显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伴或不伴有盆腔积液。
可见,盆腔炎的诊断标准里盆腔积液不是必备的条件。
综上所述,盆腔积液不是盆腔炎的标志,如果做超声的您发现了盆腔积液,不必恐慌,回顾一下自己最近是不是排卵后期、有没有做过手术?如果回答是否定的或者有不舒服的表现,就去妇科医生那里,结合病史和查体,找到盆腔积液的原因,对症处理很必要。非病理性的盆腔积液不用处理,静观其变就好。
分享:
从怀孕到生一直玩手机对孕母有影响,进而可以影响到胎儿,具体如下。
1、妊娠分为3个阶段:早孕期(14周以前,通常说的怀孕前三月),中孕期(孕14-28周前)、晚孕期(28周后)。早孕期是胎儿各器官系统形成的时期,包括受精卵形成、受精卵着床、胚胎器官分化及形成。是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受到内外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胎儿畸形;孕中期(14-28周以前)是胎儿器官进一步生长发育、逐渐成熟的时期,此期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发育受限,器官发育异常。孕早、中期是筛查胎儿是否畸形的关键时期,孕12周超声测胎儿颈后皮下脂肪的厚度,孕15-20周做唐氏筛查或无创DNA检测,除外胎儿染色体异常,孕20-24周排畸超声,了解胎儿各个器官发育情况,除外畸形,孕23-26周做胎儿心脏多普勒超声,除外胎儿心血管畸形。
2、手机屏幕是有辐射的:但辐射量较低,不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家电都有辐射,包括电脑、电视、冰箱、微波炉、电磁炉等,应用时注意防护,孕期最好不用电磁炉和微波炉。孕期尽量不要接触放射线,但因为疾病需要进行必要的放射线检查是不会影响胎儿的,大家也不用恐惧,普通的放射线检查的放射剂量都不会超过致畸量的。
3、对孕母的影响:孕妇易疲劳,易患腱鞘炎,需多休息,长期玩手机容易致人疲劳,损伤眼睛(眼睛发干,酸胀,眼眶痛疼、视力下降)、颈椎、腰椎及手部关节、肌腱,造成痛疼,疼痛本身不利于孕妇休息及情绪稳定,进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总而言之,孕期长时间玩手机不是一个好的行为,不利于胚胎及胎儿发育,为了拥有一个健康的宝宝,应尽量减少接触手机的时间。
分享:
(津)医广【2024】第04-0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