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言之隐,一洗了之”,这是一句曾经风靡一时的广告语。阴道炎的确是女性朋友的难言之隐,奇痒难忍,生活不便,却又难以启齿。可是,阴道炎真的能够像广告描述的那样轻松解决吗?大部分可以,而另一部分阴道炎,特别是念珠菌导致的阴道炎,患者就没那么幸运了。
不及时复查,隐患无穷
周女士是一位繁忙的白领女性,半年前突然下身奇痒,白带像豆腐渣样,一块一块往外掉。医生告诉她,她得的是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一个疗程后症状消失了,她以为应该没事了,而且去医院耽误工作时间,妇科检查也不舒服,就没到医院复查。
此后每月月经前几天,外阴都会痒几天,工作忙的时候也会不舒服,这让她很是不安。这几天工作非常紧张,偏偏下身又痒了,而且来势汹汹,令她坐立不安。
点评:治疗一个疗程后就不再复查,这是很多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都会犯的通病。这种做法可以说隐患无穷。能够引起该病的念珠菌是很顽固的,一个疗程的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杀死绝大多数念珠菌,但常常会有一些漏网之鱼。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这些念珠菌的数目就会增加到能够致病的水平。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比如月经期、身体劳累时,它们就会兴风作浪。周女士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阴道炎经常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更严重的是可能造成念珠菌、细菌向上蔓延,导致盆腔炎,同时还降低了阴道局部的抵抗力,为其他细菌在阴道中的繁殖提供了条件,形成混合感染,增加治疗的难度。
凭感觉用药,自食其果
陈女士两年前得过一次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按照医生的要求,认真复查了三次,治好了。此后每次下身痒,白带有异常变化,她就给自己诊断为旧病复发,按照前一次医生的处方用药。可是三个月前这个办法失效了,用了药也不见好,跑了两三家医院,换了几种药物也没有起色。而且只要一同房,症状就会加重。怎么办?这个小毛病让她没法安心生活。
点评:有人做过研究,在曾经患过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患者中,如果再次发生阴道炎,只有一半的患者能够自己正确诊断。陈女士凭自己感觉认为的念珠菌感染,实际很可能是其他类型的阴道炎。不同的阴道炎有不同的用药方式,随意用药可能延误病情,还会造成念珠菌产生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麻烦。可以说,陈女士一手造成了自己的困境。
陈女士的另一大困惑是性生活会加重阴道炎,这给家庭生活增加了不和谐的音符。念珠菌存在于女性阴道内,引起女性的炎症;也可以存在于男性龟头包皮中,但大多数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因此,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否需要夫妻同治,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如果患者的丈夫没有症状可以不进行治疗,或者只用一些简单的外用药。
但是,像陈女士这种阴道炎发作与性生活关系密切的患者,则要在治疗女方的同时,给其性伴应用口服抗真菌药。
血糖不控制,阴道难舒适
王女士是一位糖尿病患者,不知怎么回事,这一两年内科不常去,却总要和妇产科打交道。外阴奇痒、白带呈豆腐渣样是常事,医院没少去,药没少用,就是常常发作。每次发作都给她的生活带来种种尴尬,这阴道炎比血糖更让她发愁。“我该怎么办?这阴道炎该怎么治?”
点评:糖尿病怎么会和念珠菌挂上钩了呢?原来,高血糖患者阴道内有丰富的糖原,这为念珠菌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念珠菌得以大量繁殖。这个时候只单纯治疗念珠菌,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必然反复发作。因此,有经验的妇产科医生会建议经常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患者检查血糖。有不少患者的糖尿病就是这样被发现的。
落实措施,防治反复发作
预防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最重要的是去掉可能导致发病的因素。除了上面提到的高血糖,还包括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这会破坏阴道细菌群的平衡;应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等,可以降低机体抵抗力。还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要改变,有的女性习惯穿紧身内裤,喜欢长期使用护垫,这会增加会阴部的温度和湿度,提供念珠菌最喜欢的繁殖环境。在炎热潮湿的夏天,这些习惯更容易引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反复发作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治疗起来比较麻烦。首先要合理选择药物。像陈女士那样用过很多药物的女性,在选择药物种类前,应该进行阴道分泌物的真菌培养,根据化验找到相应的敏感药物,治疗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坚持治疗,如果已经被医生诊断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要坚持按照医生的要求用药,按时复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必须持之以恒。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反复发作,给女性朋友带来无尽的痛苦,但只要树立坚定的信心,按照医生的指导,坚持正确治疗,一定能够治愈疾病。
分享:
小鸣顺利考入理想的大学,让父母感到自豪和宽心。不过,近来月经不大正常。开始以为是由于学习比较紧张、学习压力过大造成的,不会有什么问题。后来不仅月经老是推迟,甚至几个月才来一次,到了医院才发现她患了“多囊卵巢综合征”。
但是还有许多“漏网之鱼”:月月是一名高中生,常常为了满脸痤疮而苦恼,频频出入于皮肤科门诊,外抹的内服的药用了倒是不少,可痤疮仍是缠缠绵绵,欲罢难休。也有不少姑娘会因为体重增加而去减肥门诊或是自行服用减肥药物,但收效甚微。更有一些美丽的年轻女子,觉得长了小胡子,或是腿毛浓密,就会第一时间到美容院进行脱毛。可是殊不知,腿毛的生长情况也是疾病的报警信号。还有些女性觉得没有什么特殊的不适,但结婚数年却迟迟不见怀孕。凡此种种,都有可能是因为多囊卵巢综合症DD她象一个“千变女郎 ”:让患者,美容师,甚至是临床医生掉以轻心。
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不罕见,其发病率在育龄期女性中达5-10%,多起病于青春期,是无排卵性不孕中的最常见原因。且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可能与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有关。主要症状是月经稀少或者闭经、肥胖、多毛及痤疮、不孕、黑棘皮病等。病人可以具有其中的一种或数种症状,根据个体差异表现不一。
在体格检查时,很多病人多毛而粗黑,分布在小腿、手臂,乳头旁、腹中线、肛门周围等地方,毛发分布有男性化倾向。如果病人每日进行基础体温检测,可能发现整个月经周期的体温均在36.4摄氏度上下波动,而无正常月经周期所表现的有规律的双相体温,提示无排卵而致不孕。
雄激素过多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基本特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有以下激素的升高:如睾酮、游离睾酮、雄稀二酮、或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比值、游离雌二醇、雌酮、泌乳素及空腹胰岛素等等。B超检查可见一侧或双侧卵巢卵泡数增多(10个以上),直径均为2~8mm。
需要指出的是多囊卵巢不是卵巢的囊肿,也不仅仅是卵巢的病变。多囊卵巢综合征之病因病机较复杂,至今尚难以一个机制来阐明各项变化。起因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肾上腺尚有争论,一般认为是内分泌-代谢紊乱,卵泡不能发育成熟、排卵,形成大小不一的囊泡,产生多囊卵巢,于是出现典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症状。
从远期的观点看,PCOS病人发生2型糖尿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高脂血症、子宫内膜癌,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妊娠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所以更要引起大家重视。
那么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怎样呢?对于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情况我们期望达到的目的也不一样,有的是减轻体重改善症状,有的是促进排卵和妊娠,有的是防止远期并发症。可以给以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可以给以西药如避孕药、克罗米芬、地塞米松、安体舒通等,还有手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众所周知,长期使用激素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手术的创伤不仅给患者带来种种的顾虑,而且又难免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妨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其可以根据个体的差异进行辨证调治,从而达到预防与治疗的目的。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 、“肾主生殖”, 不少研究已证实中医的肾在现代医学生殖内分泌中起着很重要作用,其可以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环节,调节月经,治疗不孕等。多囊卵巢综合征有许多原因所致,其中有一部分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以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紊乱为主要表现。因此先天禀赋不充,肾气虚惫,冲任不足,或后天的起居失常、体力透支,妄于劳作、过劳耗损肾气等一系列原因都可以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在临床常见病人月经量减少、闭经,腰酸耳鸣、怕冷或五心烦热、盗汗、潮热等不舒的感觉。
“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主运化” 。脾既能将饮食物转化精微物质,变成气血津液,又能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以往的研究也证实中医所谓脾运化功能参与现代医学的消化、吸收、代谢一部分。当前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摄入脂肪等高能量物质过多,在中医认为这是过食肥甘,醇酒厚味,壅遏脾胃,酿湿生浊。同时竞争压力增加,中医曰“思虑伤脾”。脾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不能将饮食物正常运化,使水湿积聚,蕴久成痰,痰阻胞宫,导致月经不调、甚至不孕;湿困脾胃,可以表现出食欲不佳,腹胀。脾气虚弱还可以有精神疲惫,四肢无力,大便溏薄等,出现肥胖,这就是中医所谓 “痰湿之体”。
“女子以肝为先天” 、“肝为血海” 、“肝主疏泄,喜条达”, 这和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特征相关。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压力,若不能及时、适当的疏泄和调整而情志不遂,则导致中医上的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肝气郁结化火,煎熬津液,炼液成痰;或气滞血瘀。这种病人容易感到乳房、小腹胀痛,月经来之前尤其明显;或者胸闷,喜欢叹气,叹气后胸闷缓解。
所以我们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常常累及中医的肾、脾、肝;在此基础上尚有痰湿、血瘀、气滞等。治疗主要为补肾、健脾、疏肝、化痰、祛淤。根据个体情况辩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适当的饮食结构,适度的运动,防治体重的过度增长,以及规律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的舒畅在用药的同时也是必要的。我们想告诉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患者,你们不仅要看到现在,还要有 “远见”:即使短期内引起担忧的症状已经缓解,或是怀孕生子了,以后也要定期回访医生,了解自己全面的情况,以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让专科医生成为指导你生活的好朋友。
分享:
(津)医广【2024】第04-0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