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是一项微创性妇科诊疗技术,可用于诊断、治疗和随访子宫腔内病变。宫腔镜不仅能确定病灶存在的部位、大小、外观和范围,且能对病灶表面的组织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在直视下取材,大大提高了对宫腔内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更新、发展和弥补了传统诊疗方法的不足。例如:宫腔镜检查、活检的诊断准确率达100%,而诊刮仅65-70%;宫腔镜还可对幼女及未婚女性进行阴道及宫腔检查,及时准确的发现该处的异常情况,同时在不损伤处女膜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相应治疗,减轻患者痛苦。
宫腔镜检查的适应证:
1、异常子宫出血。例如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绝经前后出血。
2、评估B超异常的宫腔回声或占位。
3、评估异常的子宫输卵管造影。
4、宫内节育器(宫腔异物)的定位和取出。
5、宫腔粘连的诊断。例如经量减少、经期下腹痛。
6、不明原因的不孕症、反复自然流产等。
宫腔镜手术的适应证:
1、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
2、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
3、宫腔粘连的治疗(TCRA)。
4、子宫(畸形)纵隔切除术(TCRS)。
5、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TCRM)。
6、经宫腔镜输卵管插管疏通术。
分享:
膀胱黏膜白斑(膀胱白斑)是慢性膀胱炎的一种膀胱镜下表现形式,膀胱黏膜变异现象-膀胱黏膜鳞状上皮化生,通常被认为是少见病,误诊、漏诊率较高, 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
以往对膀胱白斑的病因、病理机制、临床特点缺乏清晰的认识,关于膀胱白斑究竟属保护性、破坏性、或病理性也无定论,有的认为是尿路上皮的正常变异,有的认为是长期慢性炎症或梗阻所致,有的认为是癌前病变。国内报道占膀胱镜检总数的6.0%~13.75%
膀胱黏膜白斑的病因:
不清,与长期慢性刺激,下尿路感染、梗阻及增生性病变关系紧密。
临床表现:
无特征性,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 尿急、尿频、尿痛、下腹不适、肉眼或镜下血尿,尿路梗阻症状。多见于中年女性,长期反复发作,症状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尿培养多无细菌生长,抗菌素治疗效果不好,血尿化验、B超、CT、IVP 等辅助检查无阳性发现。
典型膀胱镜镜下表现:
病变主要位于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呈灰白色不规则斑片状改变, 略高于正常黏膜,边缘清楚 ,呈海星样向周围延伸,表面有时可见活动性出血点;白斑部血管纹理随角化层厚度增大逐渐减少或消失;常有膀胱颈部及尿道充血;病变可位于双输尿管开口,但管口清晰,喷尿正常,很少引起梗阻;膀胱容量正常,膀胱内可见脱落之角上皮及角质碎片在水中悬浮游动,而呈现“雪暴”景象,亦称飘雪症。
膀胱白斑的诊断标准:
①临床表现:间断反复出现尿频、尿急、或伴尿痛、血尿,下腹部不适、疼痛。
②膀胱镜检:发现边界清晰的膀胱黏膜白色斑块,其上血管纹理明显减少或消失。
③病理检查:膀胱黏膜鳞状上皮化生,表层上皮不全角化或出现角化。
⑤电子显微镜检查:膀胱黏膜鳞状上皮化生,胞核幼稚,胞浆内张力原纤维较丰富,连接部位可见丰富的桥粒结构
治疗:
经尿道电切术。切除范围距病变组织0.5cm,深达浅肌层。术后膀胱内药物灌注,有争议。本病易复发,术后应密切随诊,定期行膀胱镜检查
临床上,对诊断为慢性尿路感染且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膀胱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此类患者有可能存在膀胱黏膜白斑的病变,膀胱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膀胱黏膜白斑的有效手段。
分享:
(津)医广【2024】第04-0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