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卵着床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习称宫外孕,医学上称为异位妊娠,通常指输卵管妊娠。在当今环境变化、饮食生活节奏加快、性思想开放、二胎政策实行及生殖技术应用等影响下,宫外孕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我们先了解一下正常怀孕的过程:卵子与精子在输卵管相遇,发育成受精卵,再通过输卵管纤毛的帮助逐渐往子宫腔内移动,然后在其中着床;如果输卵管因各种原因导致不通,就很容易发生宫外孕。究其原因,可统计为以下几方面;
1、输卵管炎症:是宫外孕的主要病因。分为黏膜炎和周围炎,黏膜炎可使输卵管内纤毛受损,导致受精卵移动缺少动力;或使管内黏膜粘连,管腔变窄,导致移动受阻,常见于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周围炎可使输卵管外粘连,使其扭曲,变窄,影响受精卵移动,可由流产或分娩后感染形成盆腔炎所导致;另外,对于结核病人,如结核杆菌感染累及输卵管,也容易形成宫外孕。
2、输卵管手术史:对于有输卵管手术史的人,其宫外孕发生率为10-20%,如输卵管环扎、切断绝育、既往因宫外孕电凝开窗取胚,或因不孕已行输卵管粘连分离,输卵管成形术等,均可因输卵管瘘或粘连狭窄导致宫外孕。对于宫外孕早期经保守治疗后自然吸收的人,再次妊娠发生宫外孕的风险仍达10%左右。
另外,输卵管先天畸形,如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精神压力大、避孕失败、子宫大肌瘤或卵巢肿瘤压迫输卵管均可导致宫外孕风险增大。近年由于二胎实行,部分高龄女性青睐辅助生殖技术(试管婴儿),导致以前少见的卵巢妊娠、宫颈妊娠及腹腔妊娠发生率增加。
分享:
正常情况下,怀孕后胎囊应在子宫内。而宫外孕即胎囊在子宫以外的区域,医学上称为异位妊娠,即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HCG,全称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是在受孕后10-14天开始由胎盘绒毛膜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
宫外孕发生流产或破裂后,诊断多无困难;在宫外孕早期,因临床表现不明显,临床上主要采用辅助检查来确诊,如血HCG测定,阴道超声检查等,血HCG测定对早期诊断宫外孕至关重要。总的而言,宫外孕患者体内HCG水平较正常宫内妊娠低。
临床上,我们很难依据某次血HCG值来判断宫外孕与否,换言之,宫外孕的HCG值没有一定标准,它反映宫外孕的危险程度。一般我们需连续动态监测患者血HCG值,如倍增时间大于7日,宫外孕可能性极大(医生会根据初始值高低,建议3-7天后复查血HCG值,根据复查结果血HCG值增长的速度考虑是否为宫外孕);如倍增时间小于1.4日,宫外孕可能性极小(复查结果提示血HCG值增长一倍的时间不足1.4日,基本不考虑宫外孕)。临床上,一般将血HCG值与阴道超声检查联合起来诊断,当血HCG>2000iu/L,阴道超声未探及宫内胎囊时,宫外孕诊断基本成立。
综上所述,诊断宫外孕需要结合血HCG检测及阴道超声两者的结果,不能单纯依靠血HCG值。
分享:
(津)医广【2024】第04-0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