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月经稀发、多毛、肥胖、长痘痘是该病典型的症状。” 这是健康网站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最常见的解释。有人一看到这个解释就会对号入座。还有些患者,发现有些症状对不上了,则会怀疑起门诊医生的诊断。近日,一位读者罗敏(化名),就发来了一封关于咨询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邮件。
月经病祸因“多囊”?
罗敏今年24岁。说起她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要从她的月经说起。据了解,她的月经,从初潮开始就不准。她是15岁那年了的初潮,那时,她的月经量特别多,而且时间也特别长。
于是,罗敏跑到医院就诊,医生给她开了一贴中药,吃了中药后月经就没有了,此后还是比较正常的。后来不知怎么的,月经慢慢地变成了两个月来一次。17岁那年,一年也治来了两次。
17岁的时候,罗敏有去看过医生,医生说是学习压力大引起的,还说慢慢调理会好的。所以当时就没有特别在意。由于,后来学习一直比较紧张,所以就没怎么好好治疗月经病。
直到20岁那年,学习压力稍微轻了,罗敏才开始重视治疗月经不调的问题。这次,罗敏跑去看了西医,结果被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证。这个诊断,令她有些不解,因为网上都说是胖人才会患“多囊”的。可是她很瘦,只是毛发较多而已。
为了治病,罗敏也就没有说什么,在医生的指导下。她先吃了一年的达英,那一年月经很正常,但听说吃多了不好就停了。因此,又找了位中医,进行中西医治疗。那时,西药吃的是克罗米芬片。效果是挺好的,但是如果当月停吃,月经就不会来。
去咨询医生,医生却告诉她,“等你结婚生孩子了,月经就会正常了。”这个解释根本就不能让罗敏满意。“我现在都不排卵了,一年多没有来月经了还怎么可能会生孩子呢?”罗敏在邮件中写道。
“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希望能帮帮我,谢谢你了。”
“多囊”不是胖人的专利
带着罗敏的疑问,记者采访了杭州市中医院中妇科赵宏利副主任医师。赵医师分析说,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确实有很多人存在误区,门诊中经常碰到不少患者认为,只有胖的人才患“多囊”。其实不然。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还远未结束,诊断标准也在不断发展,目前国内选用的是2003年鹿特丹标准,即:
1、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2、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
3、卵巢多囊性改变: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ml。
4、上述3条中符合2条,在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高雄激素血症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柯兴氏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即可作出PCOS的诊断。这些诊断标准是否适合中国人,还有待研究。
由此可见,是否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与人们的胖瘦是没有关系的。
赵医师还告诉记者,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影响着5%~10%的育龄女性,约占赵医师门诊月经病患者中的1/3。
治疗目的要分近期与远期,治疗手段要“因人制宜”
“由于PCOS的根本病因不清,可能会“终生”存在(绝经前),因此本病的治疗是长期的:近期目标为调节月经周期、治疗多毛和痤疮、控制体重;远期目标为预防糖尿病、保护子宫内膜,预防子宫内膜癌及心血管疾病。PCOS临床表现多样、异质,每个患者具体需求不同,故临床医生治疗本病应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因人制宜”, 也就是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性化治疗。”赵医师说。
比如,对于那些急于怀孕的患者。这些人可以通过选择促排卵治疗,增加患者怀孕的几率。相反,对于无生育要求的,不应使用克罗米芬、HMG等促排卵药物,因为过多应用促排卵药物会消耗卵巢储备,有报道说,还可能会增加卵巢肿瘤的风险。
就罗敏的情况来看,赵医师认为,她很年轻,如果目前没有生育要求,使用克罗米芬治疗就不必要。至于达因35虽可以控制月经,有一定降雄作用,但停药后,往往症状回到从前,常常是治标不治本。这类患者通过恰当中药调理,基本都能恢复正常的生殖内分泌状态,有自主排卵,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目的。
赵医师还提醒说,在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结构,并坚持运动。据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往往也存在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等代谢性疾病有一定的关系。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长辈患有糖尿病,那么,你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概率也就高了。当然,即使你的亲属中没有人患有糖尿病,但你却每天大鱼大肉,又不爱运动,患代谢性疾病也是有的。
和其他代谢性疾病患者一样,她们也存在胰岛素抵抗,不管是瘦人还是胖人。在治疗中,如果,她们能改变生活方式,或应用胰岛素增敏剂来治疗,会有一定的效果。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少吃油炸类、高胆固醇的食品,要管好嘴,动起腿。
分享:
2015年10月,中共全会公报允许普遍二孩政策。很多妈妈、爸爸,跃跃欲试,准备生二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疾病的年轻化以及人们对养孩子观念的改变让养孩子不在像以前那么“随便”,人人都想生养一个漂亮、聪明、健康的宝宝,说白了就是优生优育的问题。下面我就生二胎之前的一些准备工作给准备生二胎的朋友们科普一下。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妇产科吕洪涛
本人或家族中是否有不良孕产史,如胎儿畸形、死胎、习惯性流产等,应尽可能查明原因。
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甲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计划妊娠妇女,应确定疾病目前的控制情况,是否胜任妊娠。
患有结核、梅毒、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应先积极进行相应的治疗。弓形虫、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原发感染时应及时治疗,获得保护抗体后再妊娠。
孕前行妇科B超检查,排除生殖器官的肿瘤,以减少孕期并发症的发生。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控制饮酒。
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备孕期间如果生病了,用药也要注意,以免在不知道怀孕的情况使用了致畸药物。
补充叶酸或含有叶酸的多种维生素,可以明显降低神经管畸形的风险,也可以减少脐膨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分享:
(津)医广【2024】第04-0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