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性的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卵泡大小不尽相同。
在正常妇女生育期,每个周期中仅有数个卵泡发育成熟,其中只有一个卵泡发生排卵,其余同样成熟的卵泡都不排卵而退化。目前超声进行卵泡的监测是最准确的方法。超声在月经周期的第3-5日,可以观测到卵巢中有小卵泡,这些卵泡会逐渐长大,平均每天可以增长1.5-2mm,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日即排卵日可以达到最大。在月经的前半期,通常会有几个卵泡相继发育,逐渐长大,其中体积最大、发育最成熟的称为优势卵泡,优势卵泡在10-18mm之内,优势卵泡发育到18mm属于成熟卵泡,就可以自然排出,与精子结合完成受孕。有些人则需要等卵泡发育到23mm左右才会排出,所以排卵早晚是有一定个体差异性的。临床上可以通过监测卵泡的大小指导同房时间。
正常情况下卵泡发育成熟时,在1.8-2.3cm属于正常范围,如果卵泡发育不成熟或者发育成熟但不能排出都是不可能受孕的。
分享:
盆底肌犹如一张“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都被这张网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及行使其功能。
产后妈妈更要加倍重视盆底肌康复,经历了十月怀胎的女性,随着胎儿增大和子宫重量增加,长期压迫盆底部,就像把重物长时间放到橡皮筋上一样,等把重物移开了,橡皮筋仍难以恢复到之前的弹性状态,所以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会使盆底肌肉这张“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他女性有多产史、不良生育史、家族史、偏胖或偏瘦、女性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也会导致盆底肌肌肉松弛,使盆底肌肉这张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女性盆底肌力低下主要表现在阴道松弛、性生活质量下降、小腹坠胀、夜尿多、尿频、腹压增大(如咳嗽、打喷嚏、大笑)时有尿液不自主漏出、便秘等。
即使个别妇女产后没有出现明显症状,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尤其步入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的进一步下降,将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或反复阴道炎等疾病及性生活质量差。如果不到了症状明显时再治疗,则会增加一定的治疗难度及影响疗效。因此建议产后妈妈把盆底肌康复作为常规的治疗。
什么是盆底肌?
是骨盆底部肌肉群的总称,由肌肉和韧带组成,封闭骨盆出口,承载和支持盆腔内的器官。盆底肌的生理功能包括维持盆腔器官正常的解剖位置参与尿控、参与便控、维持阴道紧缩度、维持正常的性功能等。40- 50% 30岁以上妇女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五大慢性疾病之一。
盆底康复治疗时机:产妇:
1、产后42天开始。每周2次,两次治疗间隔48小时,一疗程10-15次越早开始治疗越好,产后一年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
2、非产妇:≥30岁的妇女或已出现盆底肌受损症状者,应尽早治疗。每周2-3次,两次之间间隔48小时,一疗程15次。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低频电刺激、电子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器训练、盆底康复操训练。电刺激治疗作用:唤醒本体感受器、肌肉被动锻炼、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镇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生物反馈疗法作用:借助仪器:将患者某些生理功能加以描记;同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息;使患者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整不随意的内脏功能和其它躯体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分享:
(津)医广【2024】第04-0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