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的慢性发炎叫慢性子宫内膜炎,可由急性子宫内膜炎转变而来;也可由长期的输卵管炎或严重的子宫颈炎扩散而成。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的炎症。按照病程的长短,可以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两种。
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1、盆腔区域疼痛:在月经间歇期间出现下腹部坠胀痛及腰骶部酸痛。部分患者可无任何自觉症状。
2、白带增多:因内膜腺体分泌增加所致。一般为稀薄水样,淡黄色,有时为血性白带。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呈脓性白带,并常含少量血液。当子宫积脓时分泌物呈脓性伴臭味。
3、月经过多:经期规则而经血量倍增,流血期显著延长。不规则出血较少见。
4、痛经:多见于未产妇女,但严重痛经者少见,可能由于内膜过度增厚,阻碍组织正常蜕变坏死,刺激子宫过度痉挛性收缩所致。
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体征
子宫可增大,有触痛;子宫旁组织增厚并有触痛。轻度炎症时,双合诊可无异常发现。当子宫积脓时,查子宫呈球形增大,柔软并压痛,窥器检查可见宫颈排出血性脓液,奇臭。
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轻度发热,下腹痛,白带增多,有时为血性,如为厌氧菌感染可有恶臭。分娩或流产后发生的急性子宫内膜炎症状较重,其他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炎多属轻型。
急性子宫内膜炎的体征
检查时子宫可有轻度压痛。病情如未能及时控制,进一步引起子宫肌炎、急性输卵管炎、盆腔炎等,患者体温明显升高,可达39℃以上,下腹部有明显压痛。
建议:
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时,首先应看有无引起的诱因,如残留胎盘、宫内避孕器等。去除这些诱因,慢性子宫内膜炎会很快痊愈。否则,一味消炎、疗效也不会显着。安放的宫内避孕器应取出,产后或流产后所致的慢性子宫内膜炎,应作细致的刮宫清除残留的退化胎盘组织;有子宫内膜息肉应摘除;如发现粘膜下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癌症应根据情况进行积极治疗;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可扩张子宫颈口,以利血液或分泌液流出。慢性子宫内膜炎可使用洗液,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若病情较重,应在配伍合理的情况下联合用药。经适当治疗,绝大多数病人可以治愈。一定要树立治愈的信心,坚持治疗,否则将会半途而废。
温馨提示:
一般来说,子宫内膜炎患者的饮食要以清淡的为主,多食含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如香蕉、甘薯、芹菜等。禁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禁食烟酒等,多补充一些含有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可吃鸡肉、瘦肉、虾、牛奶、豆腐、豆类等;少食脂肪和糖;口味要淡些,少食盐,增强身体体质等。
分享:
宫外孕,通常指输卵管妊娠,即受精卵因各种原因着床在输卵管,而非子宫腔。发生宫外孕时,阴道流血是其典型症状之一,主要发生在宫外孕流产或破裂后。
在宫外孕的早期,生命体征平稳,一般除停经后感腹痛(痛感较轻)外,很少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确诊主要依靠辅助检查手段,如血尿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阴道超声等。
随着胚胎逐渐发育增大,由于输卵管的空间有限,约60-80%患者可出现阴道流血,量少呈点滴状,色暗红或深褐,呈不规则性(时有时无),发生在宫外孕流产或宫外孕破裂后。宫外孕流产,多见于妊娠8-12周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最常见的宫外孕类型),流产导致胚胎绒毛细胞死亡后,血HCG水平急剧下降,进而使孕酮及雌激素水平撤退,可致子宫内膜坏死、剥离、脱落,经由阴道流出,表现为少许出血。宫外孕破裂,多见于妊娠6周左右的输卵管峡部妊娠(第二常见的宫外孕类型),因输卵管肌层血管丰富,破裂后短期内可大量腹腔内出血,可有少量血液因腹腔内压力升高,经输卵管及宫腔,逆流入阴道导致阴道出血,但其出血量与患者临床表现不成正比。
需要强调的是,宫外孕患者不一定会阴道出血,即便出血,量一般也很少。所以,我们不能以是否出血来判断宫外孕与否及其风险程度。临床上,绝大多数宫外孕患者也不是以阴道出血作为第一主诉来就诊的。
分享:
(津)医广【2024】第04-09-01号